港股見熊底後的走勢
- MarketFF
- Oct 9, 2022
- 2 min read
本欄上周透過恒生指數自2009年金融海嘯後較高波幅的年份,推算是次熊市底部(“熊底”)的可能位置;簡言之,若只統計高波幅的年份,並以年波幅的平均值及最高值作推算,預計是次的熊底,可能介乎16000點至17300點之間(這裏先假設沒有出現更大規模的系統性風險,例如,97/98或07/08年般,引發金融市場崩盤式的走勢)。換言之,本周初恒生指數低見16906點,似乎已非常接近(或已到達)是次熊市的底部。問題是,港股見熊底後,又是否意味隨即展開新一輪的牛市呢?
筆者相信答案是否定的。港股負面因素眾多,包括:中美關係緊張、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大、美元強勢和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活動構成負面影響等等;不過,當恒生指數下插至17000點左右水平後,前述的負面因素或多或少已反映在現價上。反而,聯儲局迄今仍然維持“極鷹”的貨幣政策立場,相信是其中之一重要因素,令港股難以誕生牛市。
踏入2022年,在通脹肆虐下,聯儲局(連同其它主要央行)進入全面“收水”周期,這直接或間接地衍生今年市場息率顯著抽升、市場流動性開始抽緊,美元上漲等問題。更糟糕的是,隨着多個央行積極加息下,市場開始擔憂到明年甚至可能出現環球衰退的風險,遂令市場風險胃納收縮,進而困擾股市(包括港股)的走勢。
事實上,香港貨幣基礎(Monetary Base)於年初2.16萬億港元反覆下滑,在短短約半年多時間內,已縮減2300多億(或超過一成;圖1),這亦令香港M2貨幣增長顯著放慢(圖2)。值得留意的是,從歷年M2貨幣增長變化,可見與恒生指數(按年增長)有着密切的關係;即M2貨幣供應增速上升,恒指往往都有不俗的表現;反之亦然。
換言之,由於聯儲局仍然處於“收水”階段,在銀根抽緊,市場風險胃納縮減情況下,相信港股走勢短期難以否極泰來;港股縱使已見熊底,預計距離開展新一輪牛市還要再多等一段時間。換個角度看,是次由2021年初開展的熊市,相信所維續的時間可能會長達兩年或以上,情況類似2000-2003年科網股爆破的熊市般。
圖1:

圖2: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