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歷史角度看標指今年後市潛在走勢

  • Writer: AAFLOWS
    AAFLOWS
  • 2 days ago
  • 2 min read


今年早前,受到關稅戰升溫影響,標普500指數自年初起至4月8日,年內最大跌幅曾達15.3%。然而,隨着美國於上月中宣布暫緩對多數國家加徵關稅90天,並與中國初步達成共識,市場情緒有所改善,美股隨即展開反彈。標普500自4月低位回升近19%,年初至今更已由跌轉升,錄得約0.6%的輕微升幅。

 

展望未來,標指能否延續這波反彈走勢,全年錄得正增長,仍取決於眾多不確定因素,尤其是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(特別是中國)在接下來90天內的最終談判結果。從基本面角度看,後市發展尚待觀察,但若從歷史數據出發,則提供了另一角度作參考。

 

自二戰以來,當標普500指數在年內某時點出現超過15%的跌幅,共出現過17次(包括今年)。根據歷史統計,這些年份中,標指的全年平均回報為 -9.6%,中位數為 -12.4%,均顯示全年往往仍以跌市收場。

 

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這16次歷史事件中,全年最終能轉跌為升的僅有1982、2009及2020三年,反映勝率僅約19%。換言之,若年內曾出現15%以上跌幅,全年最終錄得升幅的機會率偏低。

 

不過,2025年的情況相對溫和。若以15.3%的YTD跌幅作參考,這是過去出現類似情況中,跌幅最少的一次;而回顧歷來YTD跌幅介乎15%至20%的5個年份中,有4次全年表現最終較YTD跌幅收窄,當中1982年更錄得正回報。

 

總結而言,若2025年目前的YTD低位已成全年最低點,從歷史規律來看,全年指數錄得跌幅的機會仍偏高,但全年最終跌幅可能會低於15.3%。在變數仍多的環境下,投資者或宜保持審慎態度,靜待貿易談判結果塵埃落定。




©2018 by AAflows

  • Facebook - Grey Circle
  • Twitter - Grey Circle
  • G+ - Grey Circle
  • YouTube - Grey Circle
  • Pinterest - Grey Circle
  • Instagram - Grey Circl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