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前景雖美好 個別指數短期有隱憂
- MarketFF
- Apr 19, 2021
- 2 min read
日前,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一項線上活動表示,短期內將不會收緊流動性;聯儲局將等通膨和就業達到目標後才考慮加息問題;而且在考慮加息之前,可能會先縮減購債規模。鮑威爾更明確指出,2022年年初以前加息是極不可能。換言之,當前金融市場寬鬆流動性狀況,相信還會持續多一段時間。
顯然市場流動性維持寬鬆狀態,對金融市場表現是十分有利。附圖1是高盛美國金融狀況指數,這是由無風險利率、滙價、股市估值和息差等數據,再以經濟規模加權編制而成的指數,可有效地反映金融市場狀況情況。簡言之,金融狀況指數下跌,代表市場流動性寬鬆;反之,指數上升代表金融市場狀況抽緊。故此,不難發現,金融市場若出現某程震盪或金融危機時,這指數往往都出現顯著抽升情況。
從附圖1可見,高盛金融狀況指數自去年疫情高位開始反覆下滑,至最近下挫至97.45點,創1982年這指數有紀錄以來的新低,反映目前金融狀況極度寬鬆的現實。此外,每當金融狀況指數出現新一輪回落時,美股往往都處於上升周期中。故此,雖然美股自去年3月下旬已累積甚大的升幅,惟在目前異常寬鬆市場狀況下,美股表現仍然是易升難跌。
那麼,美股短期是否全無隱憂呢?
雖然多個美股指數再創新高(或迫近高位),惟個別指數,例如,紐交所指數、納斯達克指數、羅素2000指數等,近期內部表現持續轉差。以紐交所為例,雖然指數今年以來多次創歷史高位,但反映成份股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卻呈一頂低於一頂。而且近期指數屢創歷史新高,但指數成份股創52周高位的百份比卻不升反跌。
好消息是,目前紐交所中線市寬尚未跌穿去年9月向上伸延的上升趨勢線,以及未跌穿50%強弱分界水平,故暫時對指數壓力不算太大。惟要留意若然指數稍後失守趨勢線支持位及50%強弱分界門檻,美股便可能出現一輪較大幅度的調整。
不過,以中長線角度看,紐交所指數(及剛才提及的指數)長線市寬仍處於80成以上甚高位置,反映長線角度看升浪依然十分建康,只是中期走勢於個別板塊,尤其中小型科技類股份和中小型股,可能出現調整、整固的壓力。
圖1:高盛美國金融狀況指數跌至紀錄低位

圖2:紐交所指數與中線市寬呈熊背馳

Comments